股市大跌印證實體經濟真正復蘇前難支撐牛市重臨的說法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南方都市報
盡管美國、歐洲及日本3大經濟體系為首的經濟露出復蘇信息,但從宏觀的基本因素看,尤其是失業率高企及作為經濟主要支柱的消費者開支普遍疲弱,觸發周一全球股市大跌,反映實體經濟未真正復蘇之前,難以支撐牛市重臨的說法,再令市場成驚弓之鳥,震散股市。
反映亞太股市表現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指數大跌3.2%,創3月份以來最大跌幅,許多人期望中國能夠成為美歐日之外,帶領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經濟體,但其股市卻成全球跌市之首,大瀉5.8%,創9個月來最大跌幅。
中國經濟增長快速,并不代表它有能力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因為中國主要倚賴大量投資刺激經濟復蘇,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內需市場,要由出口帶動轉為內需帶動經濟增長。中國要能夠肩負推動全球復蘇重任,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美國消費市場過去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美國消費者開支持續轉弱,歐洲及日本的內需市場亦疲軟,顯示由西方經濟體系消費者大量消費帶來的經濟繁榮已結束。靠政府大灑金錢的刺激經濟活動難以持久,令人質疑此次全球復蘇可能相當脆弱,過去數月由大量熱錢推動的全球股市升勢,不止過度反映經濟復蘇,當發現復蘇力度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股市勢將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