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誤解了中國制造-日本豐田學習考察分享之一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中國缺乏制造傳統,沒有制造就沒有真正的組織與流程體系,沒有真正的品質文化。
但這兩天到了豐田,感受豐田的制造,才明白了真正的制造是什么?
在豐田的制造體系中,首先是一個分類:利潤從何而來?利潤有兩種來源,一個是價格,一個是成本。價格是由消費者決定的,而成本是由制造者決定的,豐田的制造哲學是: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中,價格最終將趨向很少的差異,而唯一決定利潤的就只有制造,向制造要效率或效益,這就是豐田精益生產的哲學起點。
接下來,豐田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什么是制造,比如公司購買了設備,這些設備運作起來叫生產,但如何使用這些設備來創造兩倍三倍甚至N倍,這叫制造!
那么如何做到,設備自己是做不到的,擁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做到了。所以,從設備的角度看設備叫生產,從人的智慧的角度看設備就叫制造了。所以,豐田TPS體系中,明確提出了一個概念:實質勞動。
我覺得豐田TPS的精妙之處就在這里,什么是實質勞動?所謂實質勞動是指通過勞動不斷去思考,追求并創造高價值。員工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都在公司中度過,必須為員工創造一個有實質勞動的工作環境!
所以,制造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名詞,從這種角度看中國制造,感覺就有點不對了。我們過去不太愿意把自己叫中國制造,喜歡中國創造,我覺得那可能是對制造的一種誤解,或者說,我們的中國創造實質上不過就是豐田的制造,而我們所說的制造只不過是在生產,一種浪費無比的生產。
之所以說浪費無比,如果我們放到豐田的制造體系下,就會發現我們所謂的中國制造低成本,其實實物成本一點也不低,從采購,到生產,到運輸,到庫存等等,至少有一半的成本是不必要的,而真正的低成本是我們的人力!
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成為中國制造的主要競爭優勢的時候,這是一種什么制造?要知道,勞動力成本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收入呀,難道收入低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現實中,“不得不”這樣是一回事,但把這種優勢上升到道德層面去驕傲,我覺得那是中國企業的一種恥辱,而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