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與天價豪宅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熱錢卷土重來,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火熱的樓市以及股市,已經隱現醞釀巨大資產泡沫的風險。
觀點地產網 徐耀輝 如果把2008年以來的時間抹去,人們甚至可以發現,失去的那一年多似乎無關緊要,就像一場噩夢醒來,所有的恐懼都煙消云散,一切又已經照常運行。我們似乎在經歷一個輪回:經過2008年的低谷,再一次走上了那條相同的路。
樓市與股市依然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香港的豪宅市場鬧得尤為沸沸揚揚,其中的代表作是恒基兆業地產位于港島半山的豪宅“天匯”,創造了71.28萬港元/平方米的單價世界紀錄。
與此相對應的是,港股與內地A股溢價率越來越低,而且兩地股市不斷向上攀升,其中地產股的瘋漲尤為引人注目。目前,恒生指數已經突破22000點,創下過去一年多以來的新高,并且繼續上攻23000點。截至2009年10月23日下午4點,恒生指數收報22589.73點。
當然,天匯的記錄并非偶然現象,也不是特例。近期香港樓市屢創“天價”成交,普通住宅樓價累計上升約28%,而豪宅的樓價升幅更高。目前,香港豪宅價格甚至已經比1997年的水平更高。
天匯在某種程度上也讓人們開始關注與重視香港豪宅市場的現狀,甚至導致香港金管局在10月23日出臺措施,收緊對2000萬港元以上豪宅的按揭條款,按揭上限由7成收緊至6成。同時規定,自2009年10月24日起,在本港購買豪宅若用作投資,將不能申請按揭保險,即最多只能做70%的按揭。
這邊廂的動靜之大,讓仍煩惱于“節能燈泡門”的港府特首曾蔭權也要出面,強調政府會保持對樓價波動的“敏感”,確保政策不會令樓價出現大波動。
事實上,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豪宅市場的持續火爆以致于讓金管局開始出手調控,并非無因。幾乎所有市場人士與分析人士都能直接說出原因:熱錢。
有分析認為,香港經濟及金融表現穩定,對資金有避災作用,加上近期美元持續走軟,因此也吸引持有美元的投資者或持美元的基金資金流入香港,投資股市樓市。
由于熱錢持續涌入,香港金管局在過去的一周連續6次干預市場,共向市場注資逾178億港元。而10月以來香港金管局已向市場注資接近750億港元,超過5月高峰時全月737.8億港元的注資記錄,成為年內香港金管局干預市場力度最大的一個月。
但事實上,中國作為在金融危機中首先表現出強勁復蘇態勢的新興經濟體,大批熱錢更加可能的是利用內地和香港的特殊經濟關系間接進入中國,香港在某種程度上只是熱錢流入中國內地的前站。
根據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中國外匯儲備在9月底達到了2.272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9.26%。從單月數據看,4月、5月、6月外匯儲備分別增加552億美元、806億美元和421億美元,5月數據更是創下月度歷史新高。而7月、8月、9月外儲分別增加430億美元、362億美元和618億美元。數據顯示,外資在加速流入“基本面鶴立雞群”的中國,熱錢套利“新興市場”的新一輪浪潮正在形成。
眾所周知,熱錢是一種追求匯率變動利益的國際短期投機性資本,熱錢大量涌入中國,很大程度上來自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有數據顯示,9月以來,市場對人民幣一年期升值預期由此前的0.5%上調到1.5%至2%。10月20日,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曾表示,美元走軟將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從而可能導致大批資金流入中國并加大通貨膨脹風險。
在通脹預期的壓力之下,未來中國央行有可能選擇“加息”作為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策略,但矛盾的是,加息會吸引更多尋求利差的熱錢涌入,將給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壓力。
與此同時,令人不得不擔憂的是,熱錢的流入將會加劇國內的流動性過剩,進一步推高股市或房市。毫無疑問,中國一直堅持的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釋放了“天量”的流動性,洶涌的貨幣浪潮席卷整個中國,并使得中國房地產市場被迅速推高。
同樣的,中國寬松的政策為熱錢大開方便之門。當下熱錢卷土重來,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火熱的樓市以及股市,已經隱現醞釀巨大資產泡沫的風險,這比政府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的風險更為可怕。所有人都應該記得,2007年中國的流動性泡沫并非來自政府投資,而是來自境外“熱錢”及一部分民間資本。
熱錢帶來的流動性泛濫,并充分體現資本逐利的本質,中國股市和樓市似乎很難避免再次成為投機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