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感悟:營銷是一種人生態度
做營銷工作10余年了,驀然回首,腦際忽然閃現一個問題:營銷,營銷……營銷到底是在做什么?
這個問題禁不住引領我的思維從那不算遙遠的過去回到現實,從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勾勒出時代的烙印,更把當今之經濟引領到百花齊放,百家爭艷之絢麗。曾經的“資本主義尾巴”成了現在經濟發展的楷模,過去的“循規蹈矩”成為今日貧窮的誘因,“貧窮只怨自己”是當今經濟規律對個人的拷問……然而不論時間如何延續,空間如何變換,始終有一主線,即你懂營銷嗎?營銷是在做什么?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營銷,我們似乎懂一點,可以從4P說起,說到STP營銷,說到營銷觀念的幾個演變(這里就不浪費筆墨了),甚至到最新的4c,4R,其間或許可以插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附帶幾個實用工具,諸如SWT分析,PDCA循環,還有對工作有指導意義的“四象限工作法”,“兩效圖”,“韋而奇用人法則”,“魚刺圖”,總之,可以概括為N個圖,N種法。若還嫌不夠完美,還可以加上個人幾十年之營銷工作體會,(或稱之為經驗之類的東西)。哎呀呀,真是說不勝說,論不勝論。而且連說話也被訓練的圓滑事故起來,比如說到“失敗”則可以這樣用同一語種翻譯出來:“我沒有很多此的失敗,我只是知道了很多達不到目的的方法”。經過以上理論加實踐的解釋,不能說是圓滿,但也能整個“虎皮色”(大意是差不多)了。這些似乎可以權當是對“懂營銷”的一點注腳。若嫌不夠正規,有失體統,不要緊,亮出下面的話,保你足夠教授之水準:“真正意義上的營銷,不是簡單地銷售或推銷,而是涵蓋戰略控制,市場調查,產品組合,廣告管理,策劃管理種種學科的系統科學”。
一時間,君不見“營銷之論”天上來,恰似柔情綿綿無絕期。總之,這些“成果”都在日夜不停地為A君子B人士因各種需要而引用著(但愿不是為湊PPT之數量)。
然而,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營銷到底是在做什么?以愚拙見,營銷在做八個字:思想,習慣,性格,文化
其一,營銷是在做思想。這種思想對于業務代表來說是能在廠家,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之間處理得游刃有余,能給各方帶來利益;對于分公司經理(或辦事處主任)是能有效管理一方市場,實現區域各項目標的完美達成;對于區域經理是站在大局,一定高度的位置上建設好營銷團隊,是深諳“給予重任,給予重壓,給予支持,給予培訓,使其成功”的用人法則;對于老總則是永遠站在最頂樓(甚至是空中)看地面上的一切……
其二,營銷是在做習慣。包括工作的生活的,這種習慣促使你永遠保持一顆奮勇向前,不甘人后的決心,這種習慣是你在經歷了營銷的多年洗禮后走向成熟,甚至可被稱之為''老師"亦或''大師"。習慣是難改變的,但它確是可以培養的,通過營銷這只正規軍培養成的。
其三,營銷是在做性格。記得聽某老師說過''性格左右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的確很有道理。人的性格形成是復雜的,有家庭的因素,學校的因素,社會的因素。說某人性格好是句較籠統的話。現代社會成功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EQ,需要學會感恩,需要學會感謝競爭,需要綜合素質過硬……歷史上的名人幾乎都懂得經濟上的財富或富有不如藝術價值的永恒。比如武則天死后陪葬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胡雪巖作為一代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他的無法形容的財富今天早已灰飛煙滅,而他的獨樹一幟并自成體系的成功經商之道“'信義勇勢人”'等理論卻至今為人們廣為傳誦,并給無數作家以創作的素材。
其四,營銷是在做文化。民國初年的陳之凡在他的《 劍橋導引 》中說過這樣的話“許多許多的歷史才可以培養一點傳統,許多許多的傳統才可以培養一點文化。”人的一般規律是先有想法,才有了觸動,又有了行為,然后形成習慣,文化是很多很多年的習慣,文化是戰略的制高點。
總而言之,營銷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套做人的標準,是“思想,習慣,性格,文化”的完美結合,不論你是一個成功的大手筆的企業家,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業務員。因為,把這八個字結合好的人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營銷理論束縛的營銷人才;就是一個出色的營銷高手;就是一個能在未來的營銷征途大有作為的營銷專家!
常彈市場的鍵盤,才有營銷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