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賣什么
什么是時候適合開發新品類,當然是在需求突破性增長的時候。汽車的品類嚴格的講還不是很豐富,老百姓真正的認知是小型乘用車,最早應該是大卡車。但那與個人消費又沒有關系,當人們有消費欲望與能力之時,認知最多的就是小驕車,再深一點,無非就是有三廂與兩廂的區別認知,其它就很少了。
在經過乘用車,商務車,SUV之后,多功能驕車即將成為消費的執點,這不是我的預言,而是中國汽車消費人群多樣化需求到來的一個表征。
鄭新安為北汽福田集團全國經銷售培訓
目前MPV開發,來源于兩個方向;一種是基于客車平臺上的,一種是基于驕車平臺上的。前者主要由一些客車生產廠商在生產,意圖很明顯,想借此進入消費極速增長驕車大市場。如北汽福田新近推出的蒙派克MPV就屬此類。后者主要是以別克GL8和新近上市的馬自達5屬于同一種風格,雖然是屬于多功能形態,但從外觀上看,還可以找到驕車的影子。別看這兩種原點,但造成的市場差異就非常之大。客車是人多情況下的需求,驕車是舒適化的需求,如果面向一般的家庭或個人消費,顯然在驕車屬性中出來的MPV會大受歡迎,因為,他們正如好迎合了一般的驕車坐不下,而客車又大又笨的需求矛盾,驕車形態的MPV即有驕車原來的優雅美觀,又能滿足一般公司外出對人員數量的要求,就是出去調研,提案,游玩,8個人左右的空間,也是很滿意的。再多的話,人們會想到去租旅游車了。而客車形態的MPV,雖然性能并不比驕車的MPV差,但造型不美觀,再加上品牌不夠響,起步較晚,認知不夠,肯定是賣不過別克、瑞風、奧德賽之類品牌,再加上新近馬自達5的嶄新登場,客車類型的MPV就只能向下做市場了。(上期寫馬自達5應為MPV ,而不是SUV。)
MPV(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功能汽車,是轎車、輕型客貨車的混合產物,它的出現第一次突破了汽車僅僅是代步工具的概念,使汽車進入多功能的應用年代,是汽車工業應用上的一次重大技術創新。這樣一個新品類,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高漲,家庭與公司用車越來越多樣化,更多的人需要座同一輛車,國內汽車廠商紛紛進軍MPV市場,可以說正趕在需求正猛的當口。
鄭新安為北汽福田集團全國經銷售培訓
有道是需求再旺,也要有對消費者偏好有較高的把握能力;市場情況是,一方面消費者對MPV還有一個認知的過程,另一方面,首次購車族都不會選擇MPV,而會選擇驕車。那么,如何讓消費者認知,MPV的外觀性能就至關重要了。
不要再說你的內在功能如何之好,只要把外觀設計時尚再時尚些,就能贏得大部分消費者的親睞。MPV本身就是功能性的車,還不在功能外觀上下點力氣,產品就沒法賣了。
現在車價越來越便宜,正從過去的大件消費品變為一種快消品;從過去一種身份的屬性變為一種工具的屬性,MPV正當其中,講身份不是,講功能也不是,這群消費群體的需求是,即要一點點身份又要全部的功能。此時,誰的新品類推的快,取得市場先機的可能性就越大。
MPV做為國人將車當財產轉為當工具的現實化產品,在實用當先的前提下,沒有美觀,沒有好的內飾,沒有時尚的元素做前提,就很難有什么競爭力。新生品牌蒙派克是基于客車系統的歐系車,功能自然沒得說,但從外觀上來看,就差強人意,沒法真正體現出它的企真正價值來。這是企業在產品創意時沒有考慮到市場動機與愿景的結果。
這也是國產自創品牌的MPV普遍存在的問題。品牌形象起點不高,就是天天打“陸地公務艙”也沒有用,不如從外觀上設計出那種品牌的霸氣來。
鄭新安為北汽福田集團全國經銷售培訓
MG與榮威,同樣是國產品牌,但假借英倫血統之名,首先在外觀與造型上,就建立起了品牌的尊崇感,給人以高檔車品牌的氣質,一舉獲得中產階級的歡喜。如果它們沒有在外觀與造型上的深謀遠慮,特別是標志上的國際化表現,是斷難取得今天的成功。國內其它品牌車,因為定位低端路線,只能越走越下坡,想提升品牌,不是僅僅換個標是可以解決的。(標換的好可以換新天,關健是越換越差,那品牌如何翻身。)
本土低端車品牌,有的就是一身土氣。比如吉利換標,錢沒少花,效果并沒有達到,它還有一個叫“金鋼”的品名,怎么看都不是一個中檔車的品味,哪一群人是這樣張牙舞爪呢?這樣一種表現,無論它再如何傳播,都不會起到好的效果。
MPV看起來像是一個新品類,消費者的認知還很有限,如果汽車企業面對第二次購車人群,進行需求的深度發掘,注重外觀與價值感的尋找,這種商務車的市場就會得到有效占有,市場份額提高是必然的,當然就會好賣得多。
現在MPV 己形成兩大分流,基于客車平臺的MPV 只能向下走;基于驕車平臺的,外形時尚的就有可能向上走。無論是中小公司用車,還是家庭用車,除了實用,誰不講點時尚與面子呢?更何況國人的汽車消費還是一個形象的消費,汽車成為快消品雖是趨勢,但還在路上。